close

  
  楊蔭榆(前排中)是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。
  資料圖片
  楊蔭榆
  北京女子師範大學
  本期協辦
  無錫市檔案館
  本期撰稿人
  江蘇省檔案局
  楊益群蔡紅
  無錫市檔案局
  徐傑季志豪
  揚子晚報記者 陳婧
  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向江蘇省檔案館提供檔案徵集線索,聯繫電話025-83591838
  楊蔭榆是江蘇無錫人,曾任北京女子師範大學(以下簡稱女師大)校長,被公認為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。她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濃墨一筆,並非因為教育家身份,而是1926年的“三一八”慘案。魯迅在《紀念劉和珍君》一文中劍指楊蔭榆,稱她是“廣有羽翼的女校長”。
  然而,離開學校後,楊蔭榆多次用一己之軀保護婦女兒童,最終慘死在日軍槍口下。楊蔭榆到底是什麼樣的人?前不久,揚子晚報記者通過江蘇無錫市檔案館及文史部門的檔案材料,儘力探尋事實。
  新興女性
  小姐婚事:逃離夫家轟動無錫城
  楊蔭榆是著名學者楊絳先生的姑母。
  在無錫市檔案館,無錫市文史研究者夏剛草展示一本舊黃的小薄書,即楊絳先生所寫《回憶我的姑母》。1884年,楊蔭榆出生在無錫一個書香之家。兄妹六人,她排行老五。楊絳回憶,這位三姑母“皮膚黑黝黝的,雙眼皮,眼睛炯炯有神,笑時兩嘴角各有個細酒渦,牙也整齊。她臉型不錯,比中等身材略高些”。在父母眼中算醜的,所以並不得寵,自然有些憤憤。
  年芳十六七,還是少女的楊蔭榆就做出了一件“離經叛道”、驚動無錫官府的事。她母親只顧門當戶對,將她許配給了一個“老嘻著嘴,嘴角流著哈拉子”的低能大少爺。
  楊蔭榆過門後發現真相,抓破姑爺的臉,反抗強硬的婆婆。逃出夫家驚動官府,最後經人調停賠償才算了結。女師大的後身——現在的北京師範大學校史研究者王淑芳,也因此稱楊蔭榆為“反封建爭女權的新女性”。此後,在楊絳父親的支持下,她先後就讀蘇州景海女中、上海務本女中。1907年,23歲的她考取東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。在女孩讀書尚是罕事的年代,她徹底走上知識女性的道路。
  赴美留學:師生到車站揮淚送別
  揚子晚報記者在採訪期間獲悉,無錫市長期從事楊蔭榆研究的作家薛鎮歧,前不久前往臺灣尋找相關記錄,在臺灣大學圖書館找到北師大王淑芳為楊蔭榆校長寫的一篇傳記,提供給無錫檔案館。
  傳記中稱,楊蔭榆第一次與女師大結緣是1914年,當時還是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(“女高師”)。從日本歸來的她,擔任理化教授兼學監主任。傳記里記載了楊蔭榆做學監的工作總結,對學生起居、著裝、交友都有要求,“回校按時,出入必告……不飾金珠,不穿綢緞”。
  4年後的1918年,楊蔭榆被選送美國,入哥倫比亞大學研修教育學。臨行前,很多女高師的師生到車站揮淚送別。侄女楊絳目睹了難分難捨的全過程,“一位老師和幾個我不認識的大學生哭得抽抽噎噎……三姑母站在火車盡頭一個小陽臺似的地方,也只顧拭淚”。很多學生都送禮留念,楊蔭榆多年來珍藏。在美求學階段,她仍與女高師學生通信勉勵。同時她自己也勤奮刻苦學習,還被推選為留美中國學生會會長。
  楊絳先生在憶文中也說,“那天也許是我三姑母生平最得意、最可驕傲的一天。她是出國求深造,而且她還有許多喜歡她的人為她依依惜別”。的確如此,1924年,楊蔭榆再次學成歸來,做女高師校長。
  下課校長
  開除許廣平劉和珍,引發“女師大風波”
  她的姓名第一次為我所見,是在去年夏初楊蔭榆女士做女子師範大學校長,開除校中六個學生自治會職員的時候。其中的一個就是她。——魯迅《紀念劉和珍君》
  1924年春,滿腹學識的楊蔭榆被當時的教育部長章士釗任命為女高師校長。同一年,女高師升格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。
  當時國家動蕩,女師大的部分學生頻繁參加社會活動。楊蔭榆要求學生只管讀書,反對上街游行,成了積極學生的敵人。
  據薛鎮歧研究,雙方首次公然對立是1924年秋天。新學期開始,但一些同學沒有按期到校,楊蔭榆決定對幾個遲到的學生作退學處理。這個決定,遭到了“女師大”學生自治會的公開反對,其中就有魯迅後來的夫人許廣平。此後,女師大分為支持校長和反對校長的兩派,雙方的矛盾不斷積累。
  1925年,國共第一次合作期間準備北伐,各種學潮不斷。女師大里的學生,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“驅羊運動”。這個“羊”,就是女師大時任校長楊蔭榆。魯迅當年寫的《女校長的男女的夢》,稱“楊蔭榆對付反抗她的女子師範大學學生們,聽說是先以率警毆打,繼以斷絕飲食的”。
  1925年1月,學生自治會上書教育部,要求撤換楊蔭榆,但未獲支持。5月7日的“國恥紀念日”上,楊蔭榆上臺演講,被噓聲轟下臺。當天下午,楊蔭榆開除許廣平、劉和珍等6名學生。攪動北京高校的“女師大風波”旋即爆發。
  辭職半年後,慘案爆發劉和珍遇難
  矢志以女子教育為職責,毀之勞怨,所不敢辭……維持之於今日者,非貪戀個人之地位,為徹底整飭學風計也。
  ——楊蔭榆《辭職感言》
  1925年5月12日,魯迅撰寫《為北京女師大學生擬呈教育部文》。認為楊蔭榆開除學生是溺職濫罰,“楊蔭榆一日不除,即如刀俎在前,學生為魚肉”。
  隨後,學生用封條封了楊蔭榆的辦公室,並派人把守校門,楊蔭榆只能另找地方辦公。再往後,學生衝出了校門,周作人、馬裕藻、沈尹默、錢玄同等7人在《京報》聯名支持女師大學生。
  當年7月,學校放暑假,一部分堅持鬥爭的學生決定留校。楊蔭榆開始採取強硬措施,以修繕校舍為名,令全體學生搬出,並解散學生自治會,解散大學預科甲、乙兩部,國文系三年級和教育預科一年級。王淑芳在文中稱,學生不從,很快又來了其他學校的“援兵”。8月初,教育部下令解散女師大,並有巡警進入,以斷水斷電驅趕學生。學生拼死護校。
  1925年8月4日,楊蔭榆在《晨報》上發表了《辭職感言》,“矢志以女子教育為職責,毀之勞怨,所不敢辭……維持之於今日者,非貪戀個人之地位,為徹底整飭學風計也”。
  楊蔭榆黯然離開北京前往蘇州投奔二哥,也就是楊絳的父親。當年8月中旬,章士釗作出了再次激化矛盾的決定——停辦“女師大”,在原址上重新成立國立女子大學。8月22日,章士釗指派50名警員驅趕學生。堅守學校的骨幹劉和珍、許廣平等13人被拖出校門,當局強行接管學校。
  1926年爆發的“三一八慘案”中,劉和珍等學生慘死於段祺瑞政府的槍下。當時,楊蔭榆已離開女師大半年多。
  不屈義士
  保護鄉鄰激怒日寇 被拋進河裡射殺
  楊蔭榆到蘇州後繼續從事女子教育,還傾其所有開辦了“二樂”女校。
  據楊絳先生回憶,1937年,日軍全面發動侵華戰爭,楊蔭榆不止一次跑去見日本軍官,責備對方縱容部下姦淫擄掠,幫四鄰要回被搶的財物。街坊上的婦女怕日本兵挨戶找“花姑娘”,都躲到楊蔭榆家。
  見楊蔭榆日語流利,日本人請她參加“維持會”,遭到楊蔭榆的斷然拒絕後,遂對她動了殺機。1938年1月1日,兩個日本兵到楊蔭榆家,把她哄出門。走到一座小石橋上,一個兵突然向她開一槍,另一個就把她拋入河裡。楊蔭榆在水中掙扎,日本兵又連發幾槍,見河水泛紅,才揚長而去。
  後來一個木工把水裡撈出來的遺體入殮,但臨時湊合的棺木太薄,家屬領屍的時候,已不能更換棺材,也沒有現成的特大棺材可以套在外面,只好趕緊在棺外加釘一層厚厚的木板。1939年,楊蔭榆和楊絳的母親同日下葬。“我看見三姑母的奇模怪樣的棺材,木板是倉猝間合上的,來不及刨光,也不能上漆。那具棺材,好像象徵了三姑母坎坷彆扭的一輩子。”
  研究者薛鎮歧和王淑芳都承認,面對學生運動,楊蔭榆不當地採取了強硬措施,“在那個背景下,任楊蔭榆有天大本領,悲劇也難免”。幾十年來,如楊絳先生言,“提及她而罵她的人還不少,記得她而知道她的人已不多了”。  (原標題:魯迅筆下“害死”劉和珍的女師大校長 晚年捨身護鄉鄰遭日軍殺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lhiq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